您現在的位置: 新聞中心>>公司新聞>>正文公司新聞
習近平關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有關論述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
發布時間:2019年2月8日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說:“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為我國經濟下一步發展指明方向,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高質量發展
1、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
——2018年4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在湖北考察
2、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要夯實實體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空間布局。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在四川考察調研
3、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這是必須邁過的坎,每個產業、每個企業都要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往前走。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在江蘇徐州市考察
4、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一個現代化大國必不可少的,F在,國際上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我們必須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國要發展,最終要靠自己。
——2018年9月25日至28日,習近平在東北三省考察,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必須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從生產端入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推動我國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2017年1月22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
2、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要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提升科學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2017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
3、現在,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居民消費加快升級,創新進入活躍期,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
——2018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
4、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2018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
創新
1、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
——2018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
2、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必須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調動各方面創新積極性,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京津冀考察,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
3、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2018年7月13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4、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進入壁壘、地方保護,增強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提高企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發揮政府作用,不是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
——2017年1月22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
2、現在是市場經濟,哪里有優勢,哪里要素齊備,哪里就具有集聚的優勢。對國有企業發展,政府的作用更多體現在支持、扶持、杠桿作用,但沒有現存的“金娃娃”擺在那里。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要深化改革,要“借東風”,激發內生動力,在競爭中增強實力。
——2016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
3、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
4、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活力,就是要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讓企業家有用武之地。我們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多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為企業服務,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
開放
1、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將繼續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繼續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為國內外企業家投資創業營造更加寬松有序的環境。
——2018年6月21日,習近平會見出席“全球首席執行官 委員會”特別圓桌峰會外方代表并座談
2、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3、我們把世界經濟比作人的肌體,那么貿易和投資就是血液。如果氣滯血瘀,難暢其流,世界經濟就無法健康發展。
——2015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關于世界經濟形勢的發言
4、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沒有風狂雨驟,那就不是大海了?耧L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